藏圈疯抢的 “川币王炸”!度支部造四川大清铜币:从宣统炉火到百万拍场的传奇 当 2025 年某拍卖会上,一枚红铜质地的 “度支部造四川大清铜币” 以 192 万天价落槌,现场藏家的激烈竞价声,彻底撕开了这枚 “清末货币遗珍” 的价值面纱 —— 它不是普通古币,是见证清廷财政改革的 “活档案”,是四川独有的 “铸币孤品”,更是藏圈里 “一币难求” 的硬通货。今天就带大家拆解:这枚铜币凭什么能让藏家甘愿豪掷百万? 一、“度支部” 三字值千金!币面藏着清末最狠的改革烙印 懂行的人上手第一看:币面 “度支部造” 四个字,比黄金还金贵。1906 年,清廷为整顿财政、统一铸币,将沿用百年的 “户部” 改组为 “度支部”,可全国 20 多个铸币局里,多数仍在偷偷用 “户部” 旧模,唯独四川铜元局在 1909 年(宣统元年)率先响应新政,把 “度支部” 三个字刻进币模。这不是简单的名称变更,是四川作为 “西南铸币重镇” 的硬核态度 —— 敢为人先,更敢为历史留证。 再看细节:正面中心阴刻 “川” 字,如官印般压在币心,外圈 “大清铜币” 四字笔力遒劲,“当制钱十文 / 二十文” 的字样棱角分明;背面蟠龙更藏 “川版密码”—— 七根龙须舒展,比普通户部版多两根,龙鳞用 “珍珠地纹” 打底,每一片鳞片都像用刀錾刻般立体,连龙爪上的指甲尖都清晰可见。这种 “官制 + 地方特色” 的双重印记,在清末铜币里独此一家,再难找出第二枚。![]() 二、流通 2 年就 “绝版”!稀缺性直接拉满 这枚铜币最狠的 “身价密码”,是它的 “短命传奇”:从 1909 年开铸,到 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,满打满算只流通了 2 年。当时四川军政府成立后,为筹措军饷,大量回收清末铜币回炉重铸,度支部造的版本因为是 “清廷官铸”,更是首当其冲被销毁。据《中国钱币史》记载,度支部造四川经过百年损耗、销毁,现存完整品不足 200 枚 —— 比民国 “袁大头” 签字版还稀有,比熊猫金币首发版还罕见! 现在市面上能见到的,要么是 “有洞有裂” 的残次品,要么是 “字口模糊” 的普品,像 2025 年拍卖的那枚 “三全品”(全字口、全满文、全龙鳞),全国存世量不足百枚,说是 “一枚抵一套房” 毫不夸张。有藏家直言:“现在不入手,再过十年,可能连看一眼都难。” 三、红铜铸魂!上手就知 “真货” 的质感骗不了人 光说历史不够,上手质感才是 “验真利器”。度支部造四川大清铜币用的是 95% 高纯度红铜,拿在手里沉甸甸的,比黄铜币更压手,氧化后形成的 “巧克力包浆” 温润内敛,用棉布轻轻擦拭,会露出红铜特有的光泽,绝非现代仿品的 “浮色” 可比。 再用 10 倍放大镜看细节:字口边缘有 “拔模斜度”,这是清末机器铸币的典型特征;龙鳞之间的缝隙里,能看到细微的 “喷砂痕迹”,是当年模具加工的遗留;就连币边的 “马齿纹”,都排列均匀,没有一处断齿。这些 “老工艺痕迹”,现代仿品再怎么仿,也仿不出那种 “百年沉淀的质感”。![]() 四、收藏正当时!为什么说它是 “十年后的潜力黑马” 现在入手度支部造四川大清铜币,不是 “接盘”,而是 “捡漏”—— 原因有三: 历史价值不可复制:它是清廷最后一次财政改革的 “货币见证”,也是四川近代铸币史的 “开篇之作”,这种 “双重历史属性” 的古币,只会越藏越值钱; 存世量只会少不会多:每年都有老币因氧化、损坏消失,完整品只会越来越稀缺,现在不入手,未来可能连 “普品” 都买不起; 市场热度持续上涨:从 2020 年到 2025 年,同类铜币的成交均价涨了 3 倍,尤其是 “三全品” 和错版币,每年涨幅超 20%,比股票、基金更稳。 有资深藏家说:“收藏古币,就像收藏历史的碎片。而度支部造四川大清铜币,是最完整、最珍贵的那一块碎片 —— 它藏着清末的改革雄心,藏着四川的地方特色,更藏着百年不变的稀缺价值。” 如果你有幸遇到一枚品相尚可的度支川币,别犹豫 —— 毕竟,能从宣统年间走到今天的 “货币传奇”,错过这一枚,可能就真的错过了一辈子。 |
来自:
互联网
文中内容和观点 : 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; 合作及投稿请联系 : ceoim@vip.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