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大清道光年制六字篆书款 珐琅桃花长颈瓶 口径约:3.5cm高约:25cm底径约:6.5cm 在清代官窑陶瓷收藏领域,“大清道光年制” 六字篆书款珐琅桃花长颈瓶,是兼具工艺美学与稀缺价值的稀世珍品。这款诞生于道光朝的珐琅彩瓷,以细腻入微的珐琅釉色、灵动雅致的桃花纹饰、规整大气的官窑制式,将清代珐琅彩瓷的工艺水准推向极致;更因道光朝珐琅器存世量稀少、完整品相难得,成为藏家眼中 “可遇不可求” 的瓷苑瑰宝,每一次现世都牵动着收藏界的目光。 ![]() 其 “精美” 之态,首先体现在珐琅工艺的极致细腻与色彩的鲜活灵动。珐琅彩瓷本就以 “料色晶莹、画工精巧” 著称,而这款长颈瓶更是将这一特质发挥到极致 —— 瓶身通体以细腻白瓷为胎,胎质坚致细腻,釉面莹润如脂,宛如凝脂白玉,为珐琅彩的呈现奠定了绝佳基底。瓶身外壁以珐琅彩绘制桃花图景:枝干以墨彩勾勒,线条遒劲有力,似有春风拂过的灵动;花瓣则以粉、白、浅红三色珐琅料层层晕染,从花心的浓粉到花瓣边缘的柔白,过渡自然柔和,宛如带露绽放的桃花,娇嫩欲滴;叶片以嫩绿、深绿双色叠加,叶脉清晰可见,叶缘微微卷曲,尽显生机;更巧妙的是,画师在花瓣间点缀数点鹅黄珐琅料,模拟花蕊形态,细节处尽显匠心。整幅图景疏密有致,从瓶口下的花枝初绽,到瓶腹的繁花满枝,再到瓶底的嫩叶新发,形成一幅完整的 “桃花迎春图”,珐琅料的光泽与瓷胎的温润相互映衬,远观色彩鲜活,近赏细节入微,堪称 “瓷上丹青” 的典范。 ![]()
道光朝虽为清代中后期,但受社会经济状况影响,官窑珐琅彩瓷的烧造量远不及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朝,且多为小件器物,如碗、盘、小瓶等,像长颈瓶这类器型较大、工艺复杂的珐琅彩瓷,烧造数量更为有限。珐琅彩瓷的烧造本身就工序繁复,需经制胎、施釉、素烧、彩绘、二次烧制等多道工序,每一步都需严格把控 —— 珐琅料的调配需精准控制成分比例,彩绘时需避免料色流淌,二次烧制时需掌握火候,稍有不慎便会导致器物开裂、料色脱落,成品率极低。而道光朝后期,官窑瓷业逐渐走向衰落,珐琅彩瓷的烧造更是时断时续,留存至今的完整器物本就稀少。 |
来自:
互联网
文中内容和观点 : 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; 合作及投稿请联系 : ceoim@vip.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