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铸福寿,传世重器——清代寿字纹足金元宝双璧赏鉴 当一双清代寿字纹足金元宝置于案上,室温仿佛都被那温润沉凝的金光抬高了几分。指尖轻触其弧面,没有金银器常见的冷硬,唯有历经百年岁月浸润的细腻触感,仿佛能摸到清代匠人的体温与皇权贵胄的气息。这并非寻常金器,而是承载着福寿信仰、凝聚着顶尖工艺、见证了王朝兴衰的传世双璧,每一寸金肌都在诉说着“一寸金,一寸史”的传奇。 初见这对元宝,便被其“形”所震撼。它们以标准的“船形”为基,弧面饱满如满月,边缘圆润似凝脂,通体无一丝毛刺瑕疵,尽显“官造”器物的规整气度。元宝两端微微上翘,既符合黄金熔铸的物理特性,又暗合“元宝翘首,福运抬头”的吉祥寓意。更为精妙的是,每枚元宝的正面都錾刻着一枚饱满大气的“寿”字,字体采用清代宫廷盛行的馆阁体,笔锋圆润有力,转折处暗藏筋骨,“寿”字四周环绕着细密的缠枝莲纹,莲瓣舒展,枝蔓缠绕,与中心寿字浑然一体,构成“福寿连绵”的经典纹样。放大镜下细看,錾刻痕迹深浅均匀,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,没有丝毫滞涩之感,可见当年匠人下刀时的胸有成竹与炉火纯青。![]() 若说形制是其“骨”,那足金的质地便是其“魂”。这对元宝采用清代最高纯度的“赤金”铸就,含金量远超寻常金器,拿在手中分量沉实,却又不失黄金特有的延展性。阳光斜照之下,元宝表面泛起的并非刺眼的金光,而是一种温润内敛的熟光,如同上好的和田羊脂玉般柔和,这正是老金特有的“包浆”质感——是岁月在黄金上留下的勋章,也是其纯度的最佳证明。清代金器铸造素有“火试金、水试银”的严苛标准,尤其是官造元宝,每一枚都要经过多重检验,合格后方可錾刻标记,这对元宝能完整传世至今,足见其当年便属“上上品”。 比黄金更珍贵的,是元宝背后承载的历史与文化。寿字纹在清代是皇权与福寿的象征,多见于宫廷御用器物与高品级礼器之上,寻常百姓即便家资殷实,也难有资格使用如此规制的寿字纹金器。这对元宝极有可能是清代中晚期皇室为贺寿而定制的礼器,或是封疆大吏进献朝廷的贡品,其用途或许是供奉于太庙,或许是珍藏于内府,每一种可能都为其增添了一层神秘的皇家色彩。从道光年间的国库充盈到光绪年间的风雨飘摇,这对元宝见证了清王朝的最后辉煌与落日余晖,它们躲过了战乱的劫掠,避过了岁月的侵蚀,如今完好地呈现在世人面前,本身就是一段活的历史。![]() 在收藏界有“一金抵十玉”的说法,而清代官造寿字纹足金元宝更是“金中翘楚”。如今存世的清代完整寿字纹足金元宝本就寥寥无几,成对传世者更是凤毛麟角,其价值早已超越了黄金本身的重量。它既是财富的极致载体,也是工艺的巅峰之作,更是文化的鲜活传承——当我们凝视这对元宝上的寿字纹,仿佛能看到清代匠人弯腰錾刻的身影,能听到宫廷庆典上的丝竹之声,能感受到古人对福寿绵长的美好祈愿。 金会褪色,岁月会流逝,但真正的传世重器永远不会被遗忘。这对清代寿字纹足金元宝,以黄金为骨,以匠心为魂,以福寿为韵,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出独特的光芒。它不仅是一件收藏品,更是一位沉默的历史见证者,将清代的工艺之美、皇权之气与福寿之愿,一并传承给了下一个百年。 该件藏品目前已被澳门亚细亚集团拍卖有限公司大陆征集处 河南洛阳嘉澜拍卖有限公司征集到,详细信息了解藏家鉴赏可以联系,河南洛阳嘉澜拍卖有限公司,洛阳嘉澜拍卖公司是一家成立于中国河南洛阳,业务遍及200个市场的全球化艺术品居间服务拍卖公司,目前公司艺术品职业经理人多达50+。洛阳嘉澜拍卖聚焦全球化艺术品发展,树立了艺术品拍卖行业领先的运营模式典范,年服务全球超过50万用户。作为值得信赖的全球艺术品拍卖企业领导者,洛阳嘉澜拍卖助力客户,把握艺术品变革,构建艺术品征集拍卖一站式平台。 洛阳嘉澜作为全球领先拍卖企业,秉承“一对一式客户服务跟进”的理念,为用户与全行业提供整合了文物艺术品资源、一站式全球拍行送拍和最佳的用户拍卖体验 |
来自:
互联网

文中内容和观点 : 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; 合作及投稿请联系 : ceoim@vip.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