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锡良・陶瓷世家:百年瓷脉里,这一器藏尽东方美学的风骨 当景德镇的窑火燃过千年,当 “陶瓷世家” 的印章落于莹白瓷底,王锡良手中的这只瓷瓶,早已不是一件器物 —— 它是胎土与釉色的共生,是古法与匠心的重逢,是流淌在瓷纹里的东方文明密码。 【世家风骨:从胎土开始的郑重】 作为瓷都世代传承的手艺人,王锡良的 “陶瓷世家”,从来不是虚名:瓷胎取自景德镇高岭土核心矿脉,经 “揉泥 — 拉坯 — 修胎” 三重古法工序,反复揉炼至 “坚如石、润如玉”,指尖抚过的莹白,是泥土经百年工艺驯化后的温软;釉料则是数十次调试的 “秘色配方”:天青釉里掺了草木灰的温润,粉彩里揉了天然矿物的色泽,连描金的金粉都遵循古方,以金箔研磨成泥,经 “填金 — 烤金 — 磨金” 三法,让光泽历久不褪。![]() 【工笔生魂:每一道纹都是活的东方】 你看这只瓷瓶的肌理: 鎏金双耳:仿清代 “象鼻衔环” 形制,兽首的纹路以 “轧道工艺” 细细刻画,鎏金的弧度恰好贴合掌心,是实用与美学的暗合; 缠枝青花:蓝白相间的枝蔓从瓶颈蔓延至瓶身,每一片花瓣的卷边都经 “分水法” 晕染,浓淡之间,是江南春柳的朦胧; 开窗图景:四扇 “粉彩开窗” 里,山水含烟、瑞兽衔芝,连山石的皴法、草木的脉络,都复刻了古画 “浅绛彩” 的笔意,一眼望去,仿佛能听见林间鸟鸣。 【款识为证:藏在瓷底的百年承诺】![]() 翻至瓶底,“陶瓷世家・王锡良” 的朱红款识,伴着一方篆刻印信,是匠人对 “器” 的郑重:这不仅是落款,更是 “胎必坚、釉必润、工必精” 的世家规矩 —— 从拉坯到烧窑,王锡良亲督每一道工序,窑火的温度、釉色的厚薄,都藏着他数十年的手感。 【一器传世:不止是摆件,是可触摸的文明】 当它立于案头,鎏金的光会随日光流转,粉彩的色会在灯下渐浓,连缠枝纹的曲线,都像是在呼吸 —— 这哪里是瓷瓶?是景德镇窑火里烧出来的东方审美,是王锡良以 “陶瓷世家” 之名,写给这个时代的 “瓷语诗”。百年后,它仍是案头的月光,是能捧在掌心的文明碎片。 |
来自:
互联网

文中内容和观点 : 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; 合作及投稿请联系 : ceoim@vip.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