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钱币收藏界,有这样一句话:“识得龙纹者,方懂银元之美。” 而在所有龙纹银元中,宣统三年长须龙无疑是站在金字塔尖的存在。它不仅是晚清最后一次大规模机制银元的代表作,更是融合了中西文化、工艺与权力象征的艺术珍品。 ![]() 一、历史背景:帝国余晖中的币制改革 1911 年,宣统三年,清政府为整顿混乱的币制,决定统一全国银元标准。聘请了意大利籍雕刻师路易・乔治(Luigi Giorgi)参与设计,并与国内顶级工匠共同打造新国币。长须龙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。 然而,同年辛亥革命爆发,清王朝迅速覆灭,长须龙银币的铸造戛然而止。这使得原本计划大规模流通的钱币,实际铸造量极少,留存至今的更是凤毛麟角。 二、设计与工艺:龙形毕现,气势磅礴 长须龙银币正面中央镌刻 “大清银币” 四字,字体端正有力,上方环书 “宣统三年” 纪年,下方为英文 “ONE DOLLAR”,体现中西合璧的特色。 背面是一条长须飘逸的神龙,龙身盘踞,鳞爪分明,双眼炯炯有神,仿佛腾云驾雾,蓄势待发。龙须细长而微卷,是其最显著的特征,也是 “长须龙” 名称的由来。 雕刻采用高浮雕技艺,线条流畅、层次分明,即使在百年后的今天,依然能感受到那份凌厉的气势与精湛的工艺。 ![]() 据史料记载,长须龙银币的试铸样币仅有少数留存,正式流通币更是寥寥无几。目前全球公开市场上出现的数量屈指可数,尤其是品相完好、包浆自然的珍品,更是千金难求。 在各大拍卖会上,长须龙银币屡屡以高价成交,2019 年某国际拍卖会上,一枚宣统三年长须龙以超过千万元的价格落槌,震惊收藏界。 四、收藏价值:不止是钱币,更是历史的见证 长须龙银币的价值,远不止于其贵金属材质。它是清末政治变革、经济转型的实物见证,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缩影。 对于收藏者而言,拥有一枚长须龙,不仅是身份与品味的象征,更是与百年前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直接对话。每一次触摸,都是对历史的一次回望。 在收藏市场上,真正的稀缺品永远是硬通货。随着时间推移,长须龙银币的存世量只会减少不会增加,其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将不断提升。对于有眼光的投资者来说,这不仅是藏品,更是能够抵御时间侵蚀的资产。 ![]() 百年龙威,币中王者。 大清银币宣统三年长须龙,不只是一枚钱币,它是帝国最后的辉煌印记,是艺术与历史的完美融合,更是收藏界永不过时的传奇。 |
来自:
互联网

文中内容和观点 : 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; 合作及投稿请联系 : ceoim@vip.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