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一块鎏金泛着岁月包浆的方砖,在你掌心沉甸甸落下时,触碰到的不仅是足赤纯金的分量,更是三百年前康乾盛世的余温。这枚刻有 “大清金锭” 与帝王像的传世珍品,正是清代宫廷金融与艺术交融的缩影。 一、“赤足” 二字:盛世的纯度承诺 金锭一侧 “赤足” 二字,是清代黄金成色的最高注脚 —— 所谓 “金无足赤”,而 “赤足” 金的品质,是当时官铸金器的顶级标准。在银钱并行的清代货币体系中,金锭从不流入民间市井,只作为皇室储备、御赐功勋的 “硬通货”,唯有王公贵族能得见其真容。 你眼前的这枚金锭,包浆温润如琥珀,正是百年时光在纯金表面晕染出的 “岁月包浆”—— 不同于鎏金仿品的浮光,它的光泽内敛而厚重,指尖轻触便能感受到金属与时光咬合的质感。 二、方寸间的王朝密码 金锭正面的帝王像与纹饰,藏着清代宫廷的审美密码: 帝王面像:眉眼间的威仪,复刻了光绪年间宫廷造办处的 “御容定式”,衣纹褶皱间的錾刻工艺,是当时 “燕京八绝” 中花丝镶嵌技法的缩影; 纹饰细节:衣袍上的团花、云纹,与故宫藏 “光绪朝吉服” 纹样同源,每一道刻痕都经过匠人 “三錾三磨”,在方寸之间还原皇家仪仗的庄严。 而背面 “大清金锭” 四字,笔力沉雄如铁画银钩,是清代官铸金器的标准款识 —— 如今存世的同类金锭不足百枚,多数藏于故宫博物院,民间流通者皆为传承有序的稀世之珍。 ![]() 三、金锭里的 “宫廷温度” 这枚金锭的特殊之处,更在于它承载的 “人味”:清代每逢万寿节、千秋节,皇帝会将刻有自己像的金锭赏赐给肱骨大臣,因此这类金锭又被称为 “御赐吉金”。史料记载,光绪二十年,李鸿章平定朝鲜兵变后,便获赐过同款 “赤足金锭”—— 金锭上的细微磨损,或许正是当年大臣捧持时留下的温度,让冰冷的金属有了历史的人情烟火。 四、“可移动的宫廷文物”:收藏的终极浪漫 对于藏家而言,这枚金锭是 “可移动的宫廷文物”:它不像古画易损、瓷器易碎,纯金材质让它能历经百年而质感依旧;同时,它比玉玺、官窑瓷更具 “贴身性”—— 将一枚曾被帝王执掌、大臣供奉的金锭置于案头,相当于把一段王朝史 “藏进了生活里”,是收藏圈独一份的浪漫与体面。 ![]() 五、收藏界的 “硬通货”:从宫廷重器到当代资产 在 2025 年春拍中,一枚同类清代十两金锭以63.25 万元成交,十年间价格涨幅超 300%—— 它的价值从不止于黄金本身: 文物价值:作为清代金融制度的实物标本,它印证了 “康乾盛世” 国库充盈的历史; 艺术价值:宫廷级錾刻工艺,是中国传统金属美学的巅峰之作; 资产属性:在经济波动中,这类 “文物级黄金” 同时具备黄金的抗通胀性与文物的稀缺性,是收藏市场中 “风险对冲” 的优质标的。 六、时代的 “财富锚点”:不止于收藏,更是传承 如今,这枚金锭早已超越 “藏品” 的定义:它是家族传承的 “硬通货”—— 当你将它交付给下一代,传递的不仅是财富,更是 “触摸历史” 的权利;它也是高端圈层的 “身份标识”—— 在收藏沙龙中,一枚清代官铸金锭的分量,远胜任何奢华摆件,是品味与实力的双重彰显。 当你凝视这枚金锭,看到的是:三百年前匠人在炉火前的专注,是帝王御赐时的荣光,是时光沉淀后的传奇。它不是一块冰冷的金属,而是可以触摸的历史,能够传承的财富—— 方寸之间,盛景永存。 ![]() 该件藏品目前已被河南洛阳嘉澜拍卖有限公司征集到,详细信息了解藏家鉴赏可以联系。河南洛阳嘉澜是一家成立于中国河南洛阳,业务遍及200个市场的全球化艺术品居间服务公司,目前公司艺术品职业经理人多达50+。洛阳嘉澜艺术品聚焦全球化艺术品发展,树立了艺术品行业领先的运营模式典范,年服务全球超过50万用户。作为值得信赖的全球艺术品企业领导者,洛阳嘉澜艺术品助力客户,把握艺术品变革,构建艺术品征集销售一站式平台。 洛阳嘉澜作为全球领先艺术品平台企业,秉承“一对一式客户服务跟进”的理念,为用户与全行业提供整合了文物艺术品资源、一站式全球拍行送拍和最佳的用户体验,以及强大的艺术品大数据基础设施与行业艺术品金融解决方案。 |
来自:
互联网

文中内容和观点 : 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; 合作及投稿请联系 : ceoim@vip.qq.com